三峽原貌~下





大寧河在巫峽西口由北向南注入長江。沿大寧河向北上溯到涂家灞,就是青山環抱,瀑飛泉清的大寧河小三峽。



小三峽內峭壁如削,碧波滢滢,銀浪翻雪,奇石班斕。




馬渡河和大寧河的交滙處,從馬渡河上溯是小小三峽。





小三峽內的寧廣古鎮依山臨溪而建的街道“半邊街”



滿目紅業映峽江,待客輕舟缓缓行。



位於巫峽東口的鏈子溪,鐵鏈和石級是人們大水時期必經之地。大江截流,鐵鏈和石級將隨之被淹沒。



百餘丈的縴繩扛在縴夫的脊背上,他們匍匐在巨石間,渾厚的號子在峽谷間迴蕩,三峽邊的石頭被磨出深深的溝痕。現在,這些縴石將永沉江底,而那道道縴痕將永遠深深地烙在人們對三峽的記憶中。



一天一天又一天,天天拉船三峽邊。三峽流水歸大海,三峽縴夫苦難解。



位於沙鎮溪與長江交滙處的流來觀鎮江王爺廟。歌謠唱道:“流來觀,流來觀真武菩薩把舵擺。船到下河空了載,給你帶點折施來。



西陵峽全長為六十六公里,西起香溪,東至宜昌南津關,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西陵峽由東西兩段組成。西段包括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和崆岭峽。東段包括燈影峽和黃猫峽。






秭歸城下有九條大石樑,直插江心,如九條巨龍橫卧江中。洪水期間,它們潛入江底,掀起惊濤駭浪,觸目惊心,枯水時,九龍浮出,彷彿欲騰空而起,氣勢磅礡。





“春水明月來”與“江上挂帆明月峽” 就是描寫這裏的詩句。



19941214三峽大壩工程正式在這裡西陵峽中段宜昌市三斗坪動工。


20065月,全長2309公尺的三峽大壩全綫建成。




在燈影峽出口處,長江急轉110度的大灣,形成了長江三峽第一灣 石碑灣。





到了宜昌市葛洲霸,這次三峽旅程便結朿了。希望你們享受和珍惜這些三峽原貌的景像。


 


三峽原貌~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therT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