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赫布裏底群島:世界盡頭的冷酷仙境


500多個島嶼組成的赫布裏底群島,時常籠罩在暮靄和雲雨中,驚濤拍岸,風卷雲舒;群島周圍水域變化莫測,世界上那些最為出色的船長航行至此,也未敢掉以輕心。它就像在世界盡頭矗立著的冷酷仙境。


蘇格蘭赫布裏底群島,奇險而壯麗的自然景色,幾個世紀以來,引得無數藝術家、科學家、詩人和旅行者來到這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他們驚歎不已,珍惜自然之情則銘刻在心。




斯凱島的托洛特尼半島和羅薩海峽處,玄武岩尖峰隱約可見。


由古老山體滑坡形成的玄武岩,見證了引發地貌改變的地質劇變。



寧靜的水域和輕靈的晨霧仿佛掩蓋了大自然摧枯拉朽的神奇力量,


紅色庫林山脈(Red Cuillin)正是它用花崗丘陵一點點雕刻而成的。


由大火山形成的斯凱島,歷經數百萬年風雨侵蝕和冰川沖刷。



烏伊格灣(Uig Bay),距波浪滾滾的大西洋約 一英里 左右,即使漲潮時分,


也平如明鏡,夏日天空的倒影清晰可見。一個世紀前,烏


伊格灣還有3400左右居民。由於兩次世界大戰的傷亡,農業和漁業的黯淡前景,城市生活的誘惑,當地人口還急劇減少,目前僅剩幾百位原住民。



卡拉尼什巨石取自30億年前的岩石,有可能早於金字塔。


5000年前,人們就在此定居:耕種,狩獵,捕魚以及造房。


外層巨石約11英尺高,中間巨石超過 15英尺



圖:薄霧和2000多年的歷史隔斷了散居在路易斯島的現代島民和鐵器時代敦.卡洛韋史前圓形石塔(Dun Carloway broch)的建設者。現存雙層牆寬近50英尺,石牆高約30英尺。專家們們認為居住石牆裏面的人,一定有很高的威望,可隨意支配別人,因而對家族也非常重要,他的族人就為他建立了堅固的石堡,以保障人身安全。



斯塔法島上的玄武懸崖,夏日野花叢生,這為附近海域覓食的海鳥提供了一個絕佳的休息點。2001年這座小島已被列為國家自然保護區。



海底洞穴的玄武岩石柱依次排列,燈光來自攝影師。芬戈爾洞穴由於石柱排列的自然精度和波浪拍打海岸的回音,自18世紀後期吸引了無數的遊人。



晚春的暮光定格在間夾著無數碎貝殼的白色沙灘上,細沙徐徐,芳草萋萋,沿伯納雷大西洋海岸延綿數英里。東北方向 六英里 之外的哈裏斯山脈,山路崎嶇不平,在暮色映襯下,天之盡頭,唯見藍色輪廓。



愛奧那島的斜坡上成片的茂盛海草,吸引了放牧的羊群,


在這裏,他們能夠補到充必須的微量礦物元素。


蓋爾人將這種延伸的海岸稱為“Camas Cùil an t-Sàimh,”意即海洋回流灣



聖基爾達群島上的文明遺址讓遊人魂牽夢繞。雜草叢生,高低不平的斜坡曾是當地人主要定居點,現在還能看到很多圍著凍土層的石牆。被圈起來的一小片土地,種上燕麥和大麥農作物,既能免受海風侵蝕以能防止放養家畜偷吃。蜂箱狀的石屋不但可保存食物,也可用存放島民賴以為生的生活燃料幹煤塊。島上現存數百個石屋,很多石屋上的草皮屋頂還完好無缺。



80年前,最後一個聖基爾達人撤離海灣村時的石屋。據考古學家考證4000—5000年前,人類就登陸這座與世隔絕,飽受風暴襲擊的島嶼。



外赫布裏底群島海蝕崖,皺層和大陸架一樣古老,早在6億年前,北大西洋開始形成時,正是雕刻了鋸齒狀岩石的神奇力量把歐洲,北美洲和格陵蘭島逐一分開。



源自高地湖泊和溪流的淡水沿Grimersta境內的岩石梯田,


一路喧囂,匆匆奔向入海口。在島上,遠離人間嘈雜,甚是容易,


路易斯島原住民艾利斯·斯塔摩爾斯說,但它並不孤寂。



大霧散去,聖基爾達群島的博雷島,大西洋週邊的一個島嶼,逐漸清晰起來。



成群的海鳥雲集天空,鳥巢星星點點佈滿了崖峭壁。島嶼北端的岬角海拔高度約有1260英尺,常年籠罩在連綿不斷的雲海裏。島嶼上約有60000對塘鵝——世界上最大的塘鵝聚集地——他們在島上和附近的海蝕崖棲息繁衍。過去,聖基爾達人常常赤著腳,攀登懸崖峭壁,捕食鳥和鳥蛋,以維持偏僻小島上人類的繁衍。



黑白相間的達佩爾尖嘴海雀(右)和有著明亮鳥喙的海鸚(左,空中,中間)在路易斯島東南方向幾英里外的希恩特群島找到了他們的天堂。每年約有近8000只尖嘴海雀和200000只海鸚在此棲息繁殖。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therT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