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從哪來?






 






透過學習培養自己快樂的能力,人人都能掌握人生快樂與滿足的鑰匙。





文/邱瓊慧(彰化師大社區心理諮商及潛能發展中心兼任諮商心理師)





快樂
」在近幾年來似乎已成為顯學,哈佛大學哲學與心理學博士塔爾 . 班夏哈( Tal
Ben-Shahar),在該校開設的「幸福課」,成為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一堂課,每學期選修人數高達1,400人。






幸福感是衡量人生唯一的標準






塔爾.班夏哈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他說:「人們衡量商業成就時,標準是錢。用錢去評估資產和債務、利潤和虧損…;但是我認為,人生與商業一樣,也有盈利和虧損。具體地說,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時,可以把負面情緒當作支出,把正面情緒當作收入。當正面情緒多於負面情緒時,我們在幸福這一”至高財富”上就盈利了。」





不只如此,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亦於 2009
年撰文呼籲各國政府,不要過度依賴國內生產毛額( 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 GDP
)等純經濟指標評估和制定政策,而應開始思索如何將民眾幸福指數( Happy Planet Index, HPI )
納入施政決策的評估指標。





英國萊斯特大學於
2006 年公布世界快樂地圖調查結果,貧窮的不丹國獲得全球排名第 八
的殊榮,超越國民所得為不丹國 22.5 倍的日本 80 個名次
,原因在於不丹國把國家快樂力(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GNH)視為施政主軸。









快樂是什麼?



然而,快樂到底是甚麼?快樂的目標以及通往快樂的路徑,不同的人極可能有不同的體會與答案。從生物學博士轉為藏傳佛教喇嘛的馬修.李卡德( Matthieu Ricard ),在印度潛心研修佛法 35 年之後,他從親身經歷出發,於《快樂學-修練幸福的 24堂課
》一書主張,快樂不在於外在環境,而是一種能力,一種生存的態度,可以透過學習得到。





另一位生物學家的布魯斯.立普頓(Bruce
Lipton),也透過著作《信念的力量-新生物學給我們的啟示》,明確指出我們擁有的信念,正是決定一切的關鍵,透過修正錯誤與自我設限的信念,我們方能拿回人生的主導權,通往健康快樂的道路。







正面力量與思考


早在1998年,美國心理學會會長馬丁.賽利格曼(Martin E.
Seligman)就曾撰文呼籲,過去心理學不斷處理心理問題的努力,並沒有讓人獲得更充實、
愉快和有意義的生活,我們應把注意力轉向於研究和推動正面的特質與力量,從此開啟正向心理學的研究風氣。






974期商業週刊也曾報導一項心理學研究,顯示正面思考的人,不論在薪資與健康上,都比負面思考者來得好,研究人員觀察美國大都會人壽公司的1,100名員工,進行5年的追蹤發現,具有正面思考的經紀人業績,比負面思考的人多出88%,離職率也只有負面思考者的1/3。






獲得快樂的3種能力


想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培養自己快樂的能力,可透過學習獲得,加強生命中的3種能力及3個向度,就能掌握人生快樂與滿足的鑰匙。






1.
覺察力
所謂的覺察力,是指我們對自己內在與外在的經驗,願意保持開放與覺醒的態度。





對內,我們願意去瞭解自己的想法與感受、行動與意圖,並且透過反省,檢視自己的作為是否有助於達到目標、與真實的自我靠近,如此一來才能避免用壓抑(對自己的困擾視而不見)或扭曲(視自己為受害者或都是別人的錯)的方式對待自我與生命。





對外,我們同樣願意去瞭解他人的想法與感受、行動與意圖,並且思考在互動中對彼此的影響,進而有機會評估這樣的互動模式是否要被保留或需修正。






2.
負責力
負責是一種我們願意為自己人生做主的承諾,我們瞭解世事或許不能完全符合我們的期待、知道自己和環境都可能有所限制,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擁有選擇的權力,也因此有能力為自己負責。





擁有負責力的人,願意承擔自己是人生主導者而非受害者的角色,他不會讓別人來決定他的快樂和痛苦;他願意善盡好園丁的角色,一開始就慎選要在心田種下什麼種子,進而能在風雨肆虐的季節下做好防護措施、在適當的時機施肥灌溉,最終能在收成的時候無愧於自己的努力。






3.
正向力
擁有正向思考的人並非不會遇到挫折,他也會出現負向的想法或情緒,但是他會瞭解這是自然的、一時的,並且積極尋求安撫情緒的方法,以及解決困境的務實策略,相信且激勵自己可以從經驗中獲得成長與學習。也就是能「坦然面對現實」、「相信一切都有意義與安排」,以及「採取有效行動解決問題」





有些人或許與生俱來有上述的能力,但更多數人是透過上述過程,先覺察到自己有負面思考的傾向、接著再做出為自己負責的決定,進而不斷練習正向面對的技巧,使自己從順境與逆境中,都能獲得正面的能量與收穫。






建構快樂3向度


當你已具備覺察力、負責力與正向力等能力,你的快樂將建構在下列3個向度之上:






1.健康的狀態



健康是經營與享受人生的必要條件,善用上述三種能力,保持對身體健康的關注與付出,才能累積足夠的快樂資本。






2.關係的維持



人生擁有各式各樣的關係,那是我們的寶貴資產之一,在互動良好的關係中,我們可以清楚體認到快樂會因為分享而加倍、痛苦會因為分享而減少的道理。






3.天命的追尋



一個人的成就與快樂該如何衡量?對人本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而言,標準應是個人能否自我實現而非追逐世俗功利的價值。





潛能開發專家肯.羅賓森(Ken Robinson)則於《 讓天賦自由 》一書中,定義「天命」為「喜歡做的事」與「擅長做的事」能夠相互結合的境界。作者進一步指出,不論你的天命是否能夠餬口,即使是一週只和天命有幾個小時的接觸,都能帶來生命的轉化,讓你的生活更快樂、有意義,而充滿熱情。





《資料來源》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89期
(100年1月號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therTang 的頭像
    FatherTang

    FatherTang的部落格

    FatherT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