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地主莊園~上

 




1.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


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


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幹隆、嘉慶年間先後建成。



王家大院作為中國傳統建築文化遺產和民居藝術珍品,


被廣譽為“華夏民居第一宅”、“中國民間故宮”。



據考證,明萬曆年間至清嘉慶十六年,靜升王氏家族的住宅,


隨其族業的不斷興盛,營造了總占地面積達25萬平方米之巨的建築群體,


遠比占地15萬平方米的北京皇家故宮龐大。




2.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又名在中堂,


是清代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



喬家大院始建於清代幹隆年間,以後曾多次擴建,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


于民國初年建成一座宏偉的建築群體,體現了我國清代北方民居的獨特風格。



喬家大院曾經是《大紅燈籠高高掛》、《喬家大院》等多部影視劇的拍攝地。


其古樸精緻的建築頗受海內外遊人的矚目。




3.劉氏莊園位於四川大邑縣安仁鎮,是大地主劉文彩急速暴發後建造的。


整座莊園占地7萬餘平方米,為南北相望相距300的兩大建築群,


共有房屋350間。



劉氏莊園是近代四川地主莊園建築形式和風貌的典型,


顯示了在軍閥混戰中暴發起家的軍閥、官僚、地主、


惡霸四位一體的近代地主莊園的特色。



莊園內重牆夾巷,建築十分奢豪,處處雕樑畫棟,


奇花異草、吉祥博古等裝飾圖案多達數百種。



4.常家莊園位於榆次東陽鎮車輞村。明末清初,常氏從事商業活動,


贏利頗豐,常氏逐漸成為晉中望族,並開始在車輞故里修建宅第。



常氏家族以儒商文化獨樹一幟,既有進士、舉人、秀才,又不乏書畫名家,


所以在宅第建築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獨創之處,


是晉中喬家、渠家等晉商宅院望塵莫及的。



常氏九世常萬玘、常萬達兄弟的事業如日中天,宅第建築也隨之進入了鼎盛時期。


經之後近二百年的完善,整個莊園擁有深宅大院百餘處房屋四千餘間,


樓房五十餘幢,占地 六十萬平方米 。



5.皇城相府位於山西晉城市北留鎮,是康熙的老師、清代名相陳廷敬的府邸。



皇城相府分內城、外城兩部分,共有房屋640間,總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


內城始建於明崇禎五年,為明代建築風格。



祖居這裡的陳氏家族是享有盛譽的文化巨族,


明清兩代人才輩出,冠蓋如林。陳家從陳廷敬的祖父起興盛五代,


敗落後,故居陸續住進了1000多戶村民。




6.涪陵有一座獨具特色的西部民居——青羊鎮陳萬寶莊園。



陳萬寶莊園俗稱石龍井,最早叫陳萼樓,因陳萬寶販賣鴉片發家而名。


占地十二畝,房屋一百二十餘間,歷時十二年建成。



陳萬寶莊園是川東和江南建築相結合的典範,


堪稱西南地區中國清代民居的上乘之作。



7.牟氏莊園,又稱牟二黑莊園,位於山東棲霞古鎮都村,


是北方頭號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幾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



牟氏莊園規模恢弘,古樸壯觀,集中國歷史文化、建築文化之大成。



中國民間小故宮之稱的牟氏莊園是一部反映封建地主階級生活的實物百科全書




8.康百萬莊園座落于河南鞏義市康店鎮,始建於明末清初。


由於它背依邙山,面臨洛水,因而有“金龜探水”的美稱,


被譽為豫商精神家園。



康百萬家族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成為豫商成功的的典範。



而如今的康百萬莊園以豫商文化家園深厚的文化底蘊、


獨特的建築風格吸引著中外遊人。



9.薑氏莊園位於陝西米脂縣,是陝北大財主姜耀祖投巨資建造的私宅。



莊園占地40餘畝,由下院、中院、上院和寨牆、井樓等部分組成。

主體建築為陝西地區最高等級的明五暗四六廂窯式窯洞院落。


莊園整個建築設計奇妙,工藝精湛,是全國最大的城堡式窯洞莊園,


也是漢民族建築的瑰寶之一。



10.帕拉莊園是西藏大貴族帕拉家族的主莊園,全稱帕覺拉康,


位於江孜縣城西南約4公里的班覺倫布村,因此又叫班覺倫布莊園。


是目前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舊西藏三大領主貴族莊園。



帕拉莊園是舊西藏貴族生活的真實寫照,是舊西藏的縮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therTang 的頭像
    FatherTang

    FatherTang的部落格

    FatherT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