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閣寺

 


金閣寺經常在報章雜誌或旅遊書裡出現,不管有沒有來過這裡,不乏對它略有所聞的人。


對於聽聞中的金閣寺,心想:不過就是一個鑲了金子的寺廟而已嘛!了不起,就是金光閃閃啊……


當我看到水波蕩漾中的金閣寺,立刻被震懾住了。看著陽光照射下的金閣寺,散發出光彩熠熠的金色光芒,在藍天、綠樹、碧水襯托下的金閣寺,衝出了一股神聖不可侵犯的高貴氣質,未曾親眼看見它的人,感受不到它懾人的奇異魅力。









金閣寺原名鹿苑寺,是屬於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寺廟。鹿苑寺現址在鎌倉時代原為西園寺家的宅邸,1394足利義滿河內國的領地與西園寺家交換,因而獲得這塊北山第山莊的土地。足利義滿將北山第改名為北山殿,並於1397年創建了舍利殿作為自己禪修的場所。



↑鹿苑寺1885年的相片複製本(維基百科)


鹿苑寺在應仁之亂中,寺內大部分建築都被焚毀,唯有舍利殿倖得留存,成為北山文化唯一的建築遺跡,因此在戰前就被日本政府列為國寶級文化財。



焚毀前的舍利殿(金閣寺),約攝於1905年↑(維基百科)


1950年(昭和25年),舍利殿因為一名年輕僧人引火自焚,使得舍利殿和殿內供奉的足利義滿像,也一同在大火中全部燒為灰燼。另有一說,是年輕的僧侶故意縱火,而毀滅五百餘年國寶文化財的理由竟然是:對金閣寺的美感到嫉妒。


究竟何者為真?或許沒有人可以說的清楚吧?



因舍利殿外牆以金箔裝飾而顯得金碧輝煌,於是有人將之暱稱為金閣寺。金閣寺於1955年依照原貌重建修復完成,它的外壁於1987年全面換貼金箔,也就是目前我們所看到金閣寺的樣貌。











鹿苑寺庭園造景,仿自衣笠山的池泉回游日式庭園。舍利殿是一座三層閣樓的建築,一樓承襲了平安時代貴族的建築樣式,屬於寢殿造風格。二樓採用鎌倉時期武士造的建築風格。三樓則是屬於中國唐朝禪宗佛殿建築風格。樓頂為寶塔狀結構,頂端有象徵吉祥的展翅金鳳凰。









金閣寺於1994年以古都京都文化財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歷史建築。


無論站在哪個角度,金閣寺、山林、水波、光影,都是那麼的美麗、那麼的引人注目……。光彩奪目的金閣寺,總是緊緊地攫住遊客的目光,令人忍不住猛按快門,捕捉剎那間的永恆之美。

















足利義滿親手種植的盆栽陸舟之松約六百年樹齡。因其形狀像一艘揚帆的船而得名,是金閣寺的重要景點之一。





松樹一般都是直立生長,像陸舟之松橫地而生,還真是少之又少。它還必須依附支架支撐其重量,才得以避免傾倒。



寺院內景點之一白蛇塚


哇!真是奇了!像極了一座小小雷峰塔,彷彿走入了白蛇傳的傳奇故事裡……






龍門瀑比起銀閣寺洗月泉的水勢略微壯觀了一點……




夕陽下,從山坡上看隱沒在林間的金閣寺





夕佳亭茶室旁石頭鑿成的貴人榻,讓來來往往的遊客投以興趣的眼光,總要去試坐一下。C.H在刺眼的陽光下緊閉眼睛,留下金閣寺最後一張美麗的身影。





最後這一張照片,是2008年夏天第一次遊京都時所拍攝的。


Maki在2006是女兒當交換學生讀日文時的tutor(義務指導老師,右),特別從東京搭夜車趕到京都,和我們結伴一起在微微細雨中遊覽京都名勝,非常值得珍惜的照片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therT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